哪些因素植物的生長方向?

植物對周圍環境的反應,最奇妙的莫過于它的生長方向,比如從一粒小小的植物種子萌發開始,它就知道根應該往地下生長,而莖干則伸向天空。這是一個極為普通的現象,然而植物為什么要這樣呢?它是怎樣懂得“上”和“下”的概念呢?又是由什么力量促使它選擇根朝下、莖朝上的生長方向呢?怎樣解釋這種生理機制?對此懷著強烈的興趣。

科學家們首先想到的是重力,他們從物理學想到,地球的引力一定是影響植物生長方向的重要因素。當時,進化論的鼻祖達爾文曾觀察到,植物的芽和根在改變生長方向時,各部分細胞的生長速度不同,但這一切又是由誰來決定的呢?達爾文無法做出更進一步的解釋。

到1926年,美國植物生理學家弗里茨·溫特,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。他使植物的胚芽鞘一面受光照,另一面對著無光的黑暗處;結果胚芽鞘的生長發生了有趣的變化,漸漸朝著有光的方向彎曲。后來溫特從胚芽鞘中分離出一種化合物——植物生長素,它具有促使植物生長的功能。當胚芽鞘受到光照時,生長素就聚集到遮蔭的一側,而生長素的積累使遮蔭部分生長加快,受光部分則由于缺少生長素而生長較慢,結果導致彎曲發生。于是溫特認為,植物莖或葉片的彎曲是由于生長素在組織內的不對稱分布而靠成的。當植物受到重力刺激時,在植物組織下部的生長素含量會大大增加,于是就使植物的根朝下生長,而莖則朝上生長了。

自從溫特發現植物生長素的秘密后,很多科學家投入到這一研究領域。他們發現,植物根總是朝著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長,這同樣通過生長調節劑在根細胞里不同的分布來實現,于是這些學者們提出,也許有一種被稱為“平衡面”的重力感應物流向根細胞的底部,從而影響生長調節劑在細胞中的分布。水平放置的根,其上面比下面生長快,致使根向下生長,可是這種“平衡面”究竟屬于何物?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?學者們一時無法知曉。

不久前,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植物學家邁克爾·埃文斯以及他的同事,提出了一個嶄新的理論:無機鈣對于植物的生長方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因為他們在研究中發現,植物的彎曲生長過程中,無論是根冠下側部位還是芽的上側部位,都存在著高含量的無機鈣那么無機鈣又是如何使植物辯別方向的呢?埃文期解釋說,因為根冠有著極為豐富的含淀粉體的細胞,而淀粉體是一種貯存淀粉和大量無機鈣的大莢膜,在重力的作用下,淀粉體就會把其內部的鈣送到根冠下側。這時,如果用特殊的實驗手段去阻止鈣的移動,植物馬上就會表現不按正常的方式去生長。同樣,植物的芽雖然沒有冠部,但也含有豐富的淀粉體,淀粉體也能將其內部的無機鈣送到上側的細胞中,這顯然說明,無機鈣對植物生長方向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。

那么,即然淀粉體內有許多無機鈣,而無機鈣又能在植物體內來去自如,除了重力之外,又是哪一種力量使無機鈣如此方便地上下移動呢?最近,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斯坦利·魯,在研究中發現,這是由于細胞的上端和下端之間的電荷不同,兩端電荷的不一致引起細胞極化。結果,為數眾多被極化的細胞排列在一起,總電荷就強到足夠吸引任何相反電荷的鈣原子,驅使它們在體內移動。

于是斯坦利·魯提出,由于細胞的極性帶動鈣的移動,從而導致植物莖干總是向上生長,而根則朝地下生長。

目前科學家們的研究和爭論不在繼續,看來由推控制植物生長方向依然是一個有待于探索的謎。